在貫穿去年一整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面前,電氣設備生產商們也開始逐步提高了產品的銷售價格。因此,從成本與產品價格兩方面的走勢看,發電和輸變電行業的毛利率水平雖然有所下降,但是因為主要參與者們的市場壟斷地位突出,原材料價格上漲對行業的不利影響在前期有被高估的可能,相關股票面臨價值向上回歸機遇。
原材料漲價成為電氣工業利潤的厲害殺手。鐵礦石的漲價引發連鎖反應,硅鋼片價格應聲而起,而銅、塑料都紛紛漲價,這給作為這些原材料下游的電機、變壓器、電線電纜等行業形成不小的成本壓力。業界已經注意到,中國需要什么國際市場上什么就漲價,明年這種現象不會改變,中國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勢頭不變,一些能源與原材料需要從國際市場平衡。
中國是一個大的恒溫恒濕試驗箱市場,國際市場供需規律所導致的市場力量角逐還會繼續。國儲局與國際銅期貨商之間的較量還在繼續,勝負且不論,國內對國際市場的操作手法開始學習,這是從回避到直面的轉變。唯此,國內企業才有可能在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市場上從被動變為主動,學費是要繳的,只是繳多繳少的區別。
長期依靠低成本競爭戰略已經吃不開,OEM的方式已經顯露出短視的危害,自主創新、自主品牌也許只有到危機真來的時候才有現實意義。歐盟兩個指令中WEEE指令去年已經生效,廣東省等地電氣產品已經明顯感覺壓力。
上一條:電氣設備:市場持續穩健增長 國產化進度持續加快
下一條:電力設備:關注水電、配網、二次設備的結構性機會 |
![]() |